[攝影思考] 街頭攝影者 (Street Photographer) 的模樣?


我一向不太用「攝影師」,這個名詞來稱呼一般在拍照的人,特別是我自己,或許是因為在我心目中,會被稱為「師」的,像是工程師、建築師、護理師、美髮師等,都是有某種程度的尊敬意味在,是經過一番的課程訓練與磨練,甚至是有學位甚至執照的。但是台灣對於「攝影師」這個詞的濫用,似乎已經變成只要愛拍照有台好相機(記住,是好相機,不是好技術),就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攝影師」,而「攝影師」一再自我或是被矮化成「工具型」的角色,似乎也是無可奈何的宿命,變成標準的 Camera man - 那個拿著相機拍照的人,一個附屬在機器名稱上的角色。

我通常比較常用的是「攝影者」或是「攝影愛好者」,植田正治自稱是「業餘攝影愛好者」,並對比「職業攝影師」的想法,是比較接近我的觀念。我也是認為我即使接下來拍了一輩子,最後也只是算是「業餘攝影愛好者」吧!除非我辭去工作以攝影為職業那天。

自拍照 Me


回到正題,什麼是「街頭攝影者」(Street Photographer)?在我的經驗與觀察中,可以分成幾種面向:

1. 街頭的觀察者 (Observer)
2. 都市的閒逛者 (Wanderer)
3. 影像的建構者 (Constructor)
4. 歷史的紀錄者 (Recorder)
5. 街景的解構者 (Deconstructor) 


一、街頭的觀察者(Observer)

這應該是街頭攝影者最常見的一種定義,也是最容易被描述到的一種模式。真正好的街頭攝影者,會持續不斷在街上走動,同時保持敏銳的觀察,尋找心目中的畫面,而且是直接想像到最終的成品。而按下快門的那當下,就知道這張是自己要的,不論是底片或是數位相機皆然,那是根本不用重新檢視畫面也會胸有成竹,因為快門開闔的瞬間,你的眼睛就會告訴你這張是對的。

觀察的目的是在去蕪存菁,而不是散彈打鳥,街拍年資越久的人花在空手觀察的時間會比拿出相機按下快門的時間久,而新手花在按下快門會遠超過觀察。

二、都市的閒逛者 (Wanderer)

閒逛,是街拍者的宿命之一,在許多人的眼中,街拍者像是無所事事的閒逛者,拿個相機兩眼四處飄移走動。那是因為街拍跟其他類型的攝影不同,我們在街頭投入的時間越多,就是代表你作品的更多可能性,但是這閒逛倒不是沒有意義的打獵或是隨機等待,還是有聰明的閒逛方式。

張照堂老師曾經說過:「有時候你能不能拍到好照片,是看你是不是能再堅持多走一段路,多等待一些時間」,我在此大膽附加一句:「也要看你能不能多四處張望一下」。因為每個區域有不同的特性,能對該區域有一些了解,不論是巷道、節日、景點或是人們出入時間,都能幫助你用比較有智慧的方式閒逛。

三、影像的建構者 (Constructor)

馬路人人在走、天天在走,但不代表會用相同的角度去拍照,甚至是組合街上不同的元素,包括建築、車輛、人物、線條、光線與陰影。

同一個場地,不同街拍者的拍攝結果也會有所不同,那不只是因為觀察角度的不同,也是因為街道景象是流動的,許多好角度是稍縱即逝。街拍者在街頭組合不同的元素,構成一幅幅精采的畫面。

四、歷史的紀錄者 (Recorder)

街拍在許多時候都還是不脫紀實攝影的範疇,大部分取材的構圖都會記錄下當下的人物、穿著、街道、房屋的模樣,現在看起來似乎習慣而不覺特別,但是過二三十年之後,就會看出不同時代的差異。

當然有許多街拍的方式只取美麗的光影與線條,看不出拍攝的場所與時代,似乎就比較與紀實無關,但這種創作方式比較接近抓取美麗的瞬間,只是主體是街道,就比較沒有記錄者的屬性了。

作為一個街拍者,請不要吝嗇擔任忠實的歷史紀錄者,在拍攝你感動瞬間的同時,請也多按幾下快門,順便平實地記錄一下你所在的街道,特別是使用數位相機拍攝的現在。這些順手之勞,可能讓你未來成為歷史的見證者。

五、街景的解構者 (Deconstructor) 

解構這件事情,就會是比較深入的街拍意義,讓照片反映出更多故事與意義,像是對比、趣味、諷刺,重新賦予或組合其中人物、物體所引發的想像,帶給觀影者更多的思考與聯想,才能讓影像跳脫出「美麗的影像」或是「決定性的瞬間」這種層面。

以上是我認為五種街拍者的模樣與定義,而你是哪一種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