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身拍照樂趣多 – 給初學者的攝影小技巧



對於許多的台灣人來說,用相機拍照可能已經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特別是這四五年來數位相機功能日新月異,加上網路各式社群服務盛行,用大大小小的相機拍照上傳到 Blog facebook 已經是許多人日常生活的小樂趣。 每次去看展覽都會見到表演臺前大小砲管船堅砲利,街頭時常可見到伸長手臂反拿手機的自拍族,還有煙火與花季時大小腳架一字排開的萬里長城,這些現象在這兩年不景氣的寒冬中卻令人感到異常的熱絡,讓人感覺到攝影已經成為相當熱門的全民活動。

重新開始認識攝影是ㄧ次偶然的機會,幾年前因為出差的關係剛好到倫敦一趟,當時的我帶了一臺最小最輕的數位傻瓜相機就上路,運氣不錯遇到倫敦天氣最好的九月,那晴空萬里的蔚藍天空怎麼拍都好看。沒想到就在晚上想要拍塔橋(Tower Bridge)的時候,硬是踢到大鐵板。沒有腳架的我只能將相機靠在圓管欄杆上搖搖晃晃的拍了幾張,結果當然是沒有一張成功。沒想到繞了地球半圈卻沒拍好有名的倫敦塔橋,也不知道下次還有沒有機會再來,當場真是懊惱的很。沒想到後來轉到日本出差,在東京鐵塔前相同的悲劇又再重演ㄧ次,這次更是懊惱地無以復加,當下便立即發願回台灣一定要學好攝影,這就是故事的開始。
Tower Bridge
(這張是後來再去時拍的)

從開始學習攝影以來,有些拍的不錯的照片往往是在上下班的途中拍到的,而且不少是用手機拍的。 以現在隨身相機或是手機攝影功能的進步,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你可以更容易隨時隨地拍出身邊的事物。 好的相機可以幫助攝影者更容易抓住更美的光線或是不同的構圖層次與光影表現,但是好的攝影作品不一定要用昂貴的相機,反而構圖與光線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今天我想分享一些我這兩年隨身拍照的心得,雖然談不上高深的技巧,但我相信當你在按下快門前如果可以猶豫而稍微思考一下,很快的你就可以漸漸的將這些技巧透過反覆練習而融入你的習慣之中,讓你在使用手機或是小相機拍照時可以比以前進步一些。


  • 避免變焦,往前一步吧
如果遇到光線不足的場景,不論你的相機有多少倍的變焦能力,放棄使用它的念頭吧!除非是單眼相機的高階鏡頭,想要用中小型相機的變焦鏡頭搭配小小的感光元件拍出正確曝光的清晰畫面,通常都是以失敗居多。
除了恆定光圈的高階鏡頭以外大部份的變焦鏡頭,當你調整到望遠端的焦距時,都無法再維持原有的光圈值,而光圈都會隨之縮小,也就是進光量會變小。一旦拍攝環境不夠明亮的時候,在進光量少的情形下,相機為了維持足夠的曝光值,會自動讓快門變慢來延長曝光的時間,或是自動提高ISO值讓感光元件可以不需要太多光線就可以完成影像。

這樣一來就萬無ㄧ失了嗎?不,剛好相反,因為你會發現,過慢的快門速度很容易讓手振影響畫面整個晃動,用防手振相機或腳架就可以嗎?No,那樣可以防手振,但不能防「人振」,也就是快門開放過久,畫面中的主體自身的晃動,就足以毀掉你的畫面。這就是為何很多人在拍室內的會議或表演時,可以拍到清楚的場景,但是人物都是晃動的。

ISO值可以幫上忙嗎?可以,但可能會讓畫面變得粗糙。但是除非是有拍到就好的證據像片,或是意境重於清晰的主題,通常大家都會希望畫面清楚細緻,而高ISO或是曝光時間長都會讓中低階的感光元件的雜訊變重,畫面粗糙顆粒明顯。

反之,直接使用開機就預設的最廣角的焦距,可以有較大的光圈。在光線不是明亮的場景下,比較容易在較適當的快門與ISO下,比較容易可以拍到清楚的照片。那主體太遠怎麼辦?那就往前走,把你的相機當作無法變焦的定焦相機用吧。如果真的無法太近, 也不用太擔心,因為高畫素的功能在此就立即顯現,因為你可以事後回去放大裁切,仍然可以得到可以使用的畫面。

你看,我們不但不需要太在意相機能有幾倍變焦的能力,反而可以透過拍照習慣的改變,可以利用現有的設備拍出令人滿意(或是可以接受)的照片。做人或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是拍照有時卻是進一步可以省去不少煩惱或金錢。
  • 關掉閃燈
不論你是否擅長拍照,請避免選用全自動模式拍照,特別是在光線不夠明亮的場景更要注意這點,倒不是因為要你自己學會調整光圈快門,而是自動模式很容易自動開啓閃光燈, 而相機機身上的閃燈大多無法調整輸出光量,出力也不夠,很容易造成主體過亮而背景全暗的畫面,或是無法照亮主體的昏暗狀況。如果你的相機有提供P模式(有的相機稱之M模式),你可以嘗試設定為這個模式,並將閃光燈關閉,這樣一來,下次就不會自動開啓閃燈了,讓相機盡量調整快門光圈來拍到可用的照片。

當然,如果拍到照片比拍到好照片重要,那儘管嘗試開啓閃光燈吧。但是我必須提醒您,有時候沒有閃光燈反而看起來比較自然些,即使它是張曝光不足的昏暗照片,因為現場就是那個模樣,只是相機不如人眼可以接受這麼大範圍的明暗變化。    
  • 視線的移動
一張照片是否耐看,倒不是在於主角是不是美女,或是有絢麗的色彩,而是畫面中的元素可以引導觀看者的視線可以在畫面上停留與游移多久,可以引起多少聯想,與背後的故事。
這張阿伯拉琴的照片是用iPhone在集集車站拍的,路過的老先生剛好走進我的畫面中,成為有視線引導的畫面,路過的老先生回頭看著拉琴的阿伯,拉琴的阿伯背後是照顧錢箱的阿婆,阿婆身邊是專心聆聽的小姐,視覺上成為連續的線條。    
集集車站的人生 Real life at JiJi station
  • 突顯主題與配角
人們在拍照現場,因為眼中會比較注意被拍攝的主體,在拍照時很容易不自覺地將過多的不重要的元素放入畫面中,最後出來的結果是相當混亂的畫面。

請記得,拍照是先做「減法」再配上一些「加法」的藝術,你必須學習將畫面沒有用的元素剔除掉(或是降低它的比重),然後等待或是安排適當地配角進來。剔除的方式包括:走近點放大主體所佔用的面積、提高或降低角度、等待(例如等待路人走出畫面)或是離開原有的站立點,都是實用的方法。

在做減法的同時,也不要害怕讓人物或物體走進你的畫面中,當然,得放在合適的位置才行。想像一個廣大的草原,如果遠處出現幾個健行的人,可能比起空蕩蕩的畫面來的更有故事性。如這在用iPhone228公園拍的台灣博物館,如果我們只拍博物館,必定顯得空空蕩蕩,但刻意等待路人走過,可以讓畫面顯得比較有生氣。

這件事情看起來簡單,其實是需要相當多的練習,才能在最短的時間抓出最適合的構圖,特別是安排配角的技巧,往往需要更多耐心。
國立臺灣博物館

  • 順光的天空
不知你是否觀察過,在天氣晴朗雲少的天空,順光(背對太陽)的方向,可以看到湛藍的天空,如果這時舉起相機,就算是手機拍的,你也會拍到非常漂亮的藍天,就像這張也是用iPhone拍到的照片,我刻意背對太陽,不但主體被斜射的陽光照亮,天空也是非常的藍。

  • 善用陰影
陰影不一定是破壞畫面的因素,它往往是幫助畫面更為豐富的原因,甚至它自已也可以成為畫面的主角或是配角。例如下面這張也是用iPhone拍攝的照片,就是以樹枝的陰影作為主角,搭配上路人較小的影子,對比出樹影的龐大。
Shadows
  • 早出晚歸
這裡說早出晚歸倒不是只是為了拍攝夕陽與日出,而是由於大部份拍照者都是站定後順著水平方向對主體(人物、建築、風景)的側面拍攝,所以在一天之中,比較不適合拍照的時間,就是在中午陽光由正上方照射的時刻,因為這樣會讓主體的頂部較亮而側面較暗,畫面會顯得相當刺眼與不柔和。所以許多攝影者喜歡在早晚的時候拍照,這樣可以讓側面照射的柔和光線,打亮主體的側面,而且這時候的光線顏色較偏黃,看起來比較溫暖而色彩美麗。
這張倫敦眼是用Canon 簡單的入門消費相機 IXUS 70 拍攝,由於有傍晚夕陽的照射,加上晴朗的天空,雖然構圖上比較簡單,但也能留下美好的回憶。
London Eye
  • 井字構圖
不是每次都得把要拍的主體放在正中央才是好的,你試試看最常見的井字構圖法,將主體放在井字交叉點上(四個點都可以),讓它偏離相片中心點,再搭配上一些前景或背景,通常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
例如這張在捷運站月台以iPhone拍攝的照片,就不是將主體放在畫面中央。


那麼我們該如何善用手機上的相機功能拍到一些好照片呢?如果你是使用iPhone,可以考慮一款app – “Camrea+”,這是一個長期在AppStore名列前茅的攝影軟體。


它可以提供十分快速的拍攝功能與多種濾鏡的效果,最特別的是當你使用兩指點選拍照畫面,可以額外選擇任意測光點,這對於隨身拍照的人來說是相當方便的進階功能,我許多照片都是使用它來完成的,個人十分推薦。

其實不論是用數位單眼、消費型相機、手機或是現在最紅的EVIL類型的相機,只要是常拍、多練習,在熟練之後,我想不論那種相機對你來說都只是一個工具而已,你就可以不需要追逐器材規格,享受拍照的樂趣。

(這是2011年寫的,修改後再放上來這裡)

留言